印刷生產講求穩定、高效,盡量少做變動或不做變動。可是一成不變又會跟不上市場需求和新技術發展的腳步,導致因墨守成規而被淘汰,油墨的選擇和使用也是如此。
一般印刷企業在實際生產中,更換油墨品牌或型號并不頻繁,但是當企業因實際需要必須去更換油墨時,卻又經常會遇到很多阻力和麻煩。那么,我們什么時候應該更換油墨?如何更換?更換后又如何進行相關調整?應該做好哪些工作,才能更好地發揮油墨的性能?本文將針對以上問題做一些探討。
更換油墨 換了什么?
印刷企業更換油墨時,需要從企業內部管理入手,根據實際生產需要及印刷產品的定位,從油墨色域、光澤度、濃度、色飽和度、固化/干燥性、耐磨性以及環保性等方面去做考量,選擇最合適的油墨,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并不是最貴的或有名氣的才是最佳選擇。
印刷企業在經過一番品牌、型號甄選之后,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性價比的油墨后,在印刷機臺進行油墨更換的過程中,又會有哪些問題容易出現呢?
1.油墨濃度改變
當油墨濃度提高時,印前傳輸過來的印刷機油墨預置數據如果沒有做相應調動,將會導致校版調色時間加長,浪費過版紙,并影響效率。
2.網點擴大率稍有區別
印刷時,同一墨鍵區域的實地密度達到要求時,網點部分則或變深或變淺,會有些差別,卻又沒法加減墨去調整。
3.疊印率略微不同
新換油墨的疊印率不同將導致混合疊色部分會有些顏色偏差,追色比原來困難。
4.油墨抗乳化性能不同
如果新換的膠印油墨抗水、抗乳化性能不同,需要機長重新找準水墨平衡點,小水小墨更利于印出高品質產品。
當然,新更換的油墨可能還會有干燥性、耐磨性等其他性能的變化,都不可忽視。
更換油墨 考驗管理
綜合考慮了油墨使用中上述特性的改變,更換油墨的風險就不存在了嗎?答案當然不是,風險依然存在!而降低或規避這些風險,考驗的則是企業的管理水平。
1.色彩管理
最重要的是需要做好色彩管理,重新制定ICC文件。做一套測試版重新找準最大印刷反差,根據最大印刷反差推算出最合適的實地密度。再按照標準實地密度印刷,讀寫出各層網點的擴大率,通過印前修正做好印版補償,從而讓印刷得到最標準的網點擴大。膠印機開機時還要細心調整水位,找準水墨平衡點。這一切看似麻煩的工作,細致地去做好,企業一定會獲得更大的收益。
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的方法有很多,很多企業也都知道,關鍵在于執行。必須打破固有思維,在技術更新日益加速的時代,如果還帶著老眼光、老思維去經營,如何能脫穎而出?更換油墨雖然是件小事情,但只有辯證地去看待問題,用發展的眼觀去觀察,才能做好這樣的小事情,才能進一步做好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2.采購定位
油墨的性能有很多,色域、光澤、濃度、干燥性、耐磨性、附著性……,哪些是您的企業最需要的,哪些又是可有可無甚至是不必要的呢?就像買個高配車,有多少買了卻幾乎不用的功能呢?
近年來,我國印刷業的發展受到了諸多因素制約,企業的生產經營日漸艱難。從表1可以看出,2015年我國印刷業總產值比2014年雖略微增加,但增速放緩,利潤下滑,企業數量也在減少,我們時常會聽到企業倒閉的消息;而利潤下滑更讓我們感覺忙活一年不掙錢,且一年比一年難。在這種形勢下,在印刷耗材的選擇上,大家已經不再盲目跟從洋品牌,各種印刷材料的出口在逐年加大,而進口則持續減少,民族品牌日益走強,越來越能感受到中國制造的力量。油墨也是如此,見表2,國產油墨已經在市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印刷油墨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也有了更多的利潤調整空間。
現在油墨廠也在細分領域去做最適合客戶的產品分類,如純植物油油墨、零VOCs油墨、合版油墨、包裝油墨、高光澤油墨、超耐磨啞粉紙墨、高端商務定制油墨……
愿更多的印刷企業在行進中找準自身定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