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智能制造勢在必行
相對發達國家而言,目前在我國的很多企業中人工成本已經不再具備優勢。比如在發達國家人工成本假設為10000元,通過工業化和智能化設備,每人可以創造40000元的價值。而我國人工成本假設為4000元,通過較低效的人工操作,較低能的工業化和智能化設備,每人只能創造6000元的價值。從表面上看,我國人工成本較低,而實際上工業化、智能化下的產效比為40000/10000=4,低效方式為6000/4000=1.5。
在這種情況下,工人的工資較低、干勁不足,企業效率低下、成本高、競爭力不足。其實,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使用工具不同,人和人之間的區別,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區別也是使用的工具、裝備、設備、管理的不同。
出路在哪?人口紅利一去不復返,不可扭轉了,但是現在我們企業還有人才紅利。現在國內受過大學教育水平的人口在逐年增加,人口綜合素質在提升,這些人才用好了就是人才紅利。
那么,如何讓自己的企業轉型并充分利用現在的人才紅利呢?目前較可行的是在具備一定條件的企業里推行兩化融合,推動企業向智能制造轉型。
所謂“兩化融合”,指的是企業圍繞其業務發展的戰略目標,在具備一定工業化基礎的前提下,將信息化作為提升企業管理和運營的戰略手段之一,推進數據、技術、業務流程、組織結構的持續創新和優化,對資源配置潛力進行充分挖掘,以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競爭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過程。
我們企業今年在推行兩化融合,期望企業穩步向智能制造轉型。用兩化融合來推動智能制造,目標是最終實現用機器部分或全部替代制造過程中工人體力和腦力勞動,以實現生產效率和品質管控呈指數級提升。
轉型智能制造需要精力聚焦戰略引導
無論是兩化融合,還是智能制造轉型,都會觸及到企業從理念到模式的轉變,必然會觸及許多人的利益,變革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重重阻力。管理者必須將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提升到企業戰略高度,制定清晰的戰略目標,并至上而下遵循目標,制訂行動計劃,并嚴格執行計劃,才有成功轉型智能制造的可能。我們企業剛開始推行信息管理,軟件系統管理時,遇到很多阻力,每個部門為了各自利益會排斥,訴說這個系統不好用,那個智能設備不好操作等兩化融合中常會遇到的問題。這時,管理者需要意志堅定,正向引導,調和各部門之間的利益,讓各部門從智能制造中獲益,讓每一位員工懂得“抓大放小,小利益服從集體大利益”的道理。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通過整套的軟件系統將信息化引入到制造的全過程。通過各個環節的智能化信息采集后,整合數據,從市場需求分析,產品銷售數據分析,制造執行過程管控,再到產品售后管理,人員績效,設備產效比等,這些都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而這些信息化工作有明確的邏輯關系,必須明確目標,積極推進,及時調整才能避免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導致兩化融合失敗。
轉型智能制造遇到的困難
作為一家普通規模的標簽印刷企業,資金有現,深知兩化融合可以有效推進企業向智能制造轉型,但是作為管理者必須對企業現狀有正確的評估和清醒的認識。好東西人人都想要,但是這個好東西,企業能不能消化得了,人才、資金能不能支撐,需要每一位企業管理者審慎評估。
此外,作為管理者初心也很重要,見過有些企業將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作為一個可以炒作的題材或者政績工程(可以領取政府補貼的項目)。那么,在這種驅動力下,企業轉型必然急功近利,容易半途而廢,嚴重時會導致企業流程受阻,甚至拖垮企業。
管理者需要時刻有一個清晰的戰略認識,有堅定的戰略定力,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分多久做,要達成什么樣的效果。
目前,我們企業的兩化融合處于不斷摸索,不斷改進的階段,流程自己做,軟件整體框架自己設計,再交由軟件公司實施,測試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根據企業生產流程、運作流程進行軟件系統微調。在不影響整體信息化框架和軟件框架的前提下,盡量兼顧各方利益與操作習慣。達到人、設備、軟件信息系統的和諧狀態。
目前,很難馬上找到一個能完全匹配自己企業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轉型過程不是一步到位,需要量體裁衣,企業多積累,才能厚積薄發。管理者要對時間有充足的預估,對資金投入有足夠的準備,整個過程需要3~5年的持續轉型調整。
我們企業是做可變數據標簽印刷的標簽企業,大部分生產環節還停留在手工或半手工的生產階段,比如印前數據處理,色彩管控,印后品檢。要跨過自動生產直接進入智能制造,無論是在資金投入,人員培養方面都面臨巨大的挑戰。能做的就是分步實施,先引入自動化生產設備,在軟件系統預留接口。目前,比較成熟的一個自動化生產模塊就信息化一個模塊。整體把握,模塊化運作。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轉型實施過程中,企業整個流程架構師和軟件人才十分欠缺,這方面的人才需要企業長期的培養和人才本身在生產制造和軟件都有深厚的積淀。
善待人才,用好的條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也是企業智能制造轉型成功的關鍵之一。
未來,智能企業一定是能夠充分利用當今社會人才紅利的企業,如果還在回憶已經逝去的人口紅利,企業將會錯失一定的發展機會,并且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總之,在智能制造轉型這一過程中,管理者必須方向清晰堅定,步驟穩健可行,對可遇見和未知的困難有充分預期并作足準備,對資金預算有充足的準備,并穩步推進過程,相信都會獲得不錯的回報。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