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節,朋友圈刷到最多的,就是各種漲價。尤其是鋼鐵,就像坐了火箭一樣,幾乎每天都漲一百至二百元每噸,一線的用鋼鐵企業像熱鍋上的螞蟻,迫不得已紛紛漲價,間接的終端機械設備生產企業也叫苦連天。

一是原燃料價格持續保持上漲態勢,對鋼材價格形成有力支撐;二是全球量化寬松政策推動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上漲。鋼鐵企業提高鋼價無外乎是從成本端和需求端考慮,從成本端來看一方面決定了鋼材的價格走勢,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鋼鐵企業生產的綜合成本。
由于目前漲價主要集中在上游資源品種,所以對上游鋼鐵、煤炭、銅鋁等行業是直接利好。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發布會看,在銅、鋁等有色金屬價格上漲的帶動下,上半年國內有色金屬企業實現利潤成倍增加,可謂賺得盆滿缽滿,創近十年來新高。但是對中下游行業來說,資源漲價意味著成本增加,那么對成本上漲敏感,同時又不具備向下游傳導漲價能力的行業,必然會受到利潤的侵蝕,從影響到企業業績。

電力、交通運輸等依賴能源原材料的行業,油墨等依賴化工原材料的行業,建筑材料、汽車制造、機械設備等依賴金屬原材料的行業,這三類行業會容易受到成本端的壓力。不過,以上行業雖然都存在成本漲價問題,但由于它們成本轉移能力不同,成本漲價對它們的影響也存在明顯不同。以機械生產設備行業為例,中游的機械設備行業主要采用上中游鋼材、銅鋁等有色金屬、橡膠塑料以及各種零部件。根據市場調研數據,機械類企業生產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約在60%-80%,其中鋼材作為直接投入原材料約占比15-20%,因而上游銅鋁鋼鐵等原材料漲價對機械生產產生較大影響,前潤機械新崎印機也是這眾多受影響的企業之一。
上漲的邏輯究竟是什么?從一個側面來淺談一點對價格上漲的思考,得出的結論:可能是為了應對通貨膨脹的到來,通過上漲鋼材價格避免通脹給自己造成損害,自去年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央行開始貨幣大放水,美國自己更是瘋狂印鈔,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向全球資本市場,釋放了3萬億美元的流動性,加上如今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制,全球經濟回暖帶動了消費和生產需求。
鋼材漲價這件事對我們機械制造企業來說或許是一陣狂風暴雨,但是暴雨之后總是會有彩虹,相信在國家的妥善治理下這個問題會盡快得到解決。